查看原文
其他

那些独自买房的女生,后来都怎样了?

Cheryl 精英说 2021-06-17


在现如今的婚恋市场上,“房子”永远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,它意味着压力、责任,以及背后两个家庭沉重的期待。


中国人执着地相信“有房才算有了家”,生活才能有所保障,有所依靠。而伴随着近年来女性经济实力的提升,浩浩荡荡的购房大军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女性的身影。


杨超越就曾在节目中表示,自己出道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“买房买车娶个男人”


图片来源自网络


2018年,《中国妇女》杂志社发布的文章中指出,最影响女性幸福度的三件事分别是:物价、买房和个人收入。独立持有房产对于现代单身女性来说,日益成为生活安全感的一个重要来源。


那么,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女性主动走进购房市场?是女性观念的转变,还是对婚姻危机感的增强?


那些独自买房的女人们


“你给我滚出去!” 这是小雅上一段3年恋情的告终时,前男友当面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。


小雅和前男友因为一次朋友聚会认识,男方是本地人,小雅则是毕业后选择了留在南京工作。两人一见如故,迅速坠入爱河,相处两年多之后,小雅顺理成章搬进了男友的公寓。


但同居的日子并没有小雅想象中的美好,很快,他们就因为一些彼此曾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爆发争吵。激烈的对峙不是以两人冷战告终,就是男友摔门而去,深夜回来为结束。


终于有一天,男友在冲动之下对她吼了一句:“你给我滚出去!”小雅想都没想,扭头就冲了出去,一时头脑混乱,只能绕着小区晃荡。


图片来源自网络


她除了手机什么都没带,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回来,在外面吹了好一会儿冷风后,给最要好的朋友打了个求助电话。


小雅明白,促使两个人分手的不是那一句伤人的话,而是因为步调不一致带来的感情破碎。但也是从那天起,她决心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,只想那个夜里的冷风再也吹不回自己的身上。


“我就是觉得,房子给了我一份底气。不管我遇到了什么困难,我至少在这座城市里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。我不会无家可归,不会无处安身,不会流浪街头,回到家睡一觉,那些茫然失措的情绪都会得到妥善的安放。


图片来源自网络


董文淑是个出身于小镇的姑娘,她从小对未来就有着许多憧憬和规划。为了离开小镇,只身在大城市闯荡,住过老破小,挤过合租的小单间,一路摸爬滚打,工资水平也节节攀升。


去年年初,文淑和父母提出想要买房:“我从来不认为买房是男性的专利,我的父母愿意支持我,我希望在大城市里有一个安心的居所,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。”


因为背上房贷,文淑痛下决心,缩减了生活中的一些不必要开支:“就当是存款了。”


图片来源自网络


而文淑的父母此前一直希望女儿可以回去,担心女儿一个人在城市无人照顾,但现在看到女儿每天忙着整理新家,研究装修风格和家具配置,独居生活风生水起,他们突然也有点释然了......


“她经济”时代下的女性消费


英国作家弗吉尼亚·伍尔芙曾说:“女人的独立是从拥有自己的房子开始的。”


18世纪的英国,资本主义迅速发展,然而欧洲女性的地位依旧十分低下。在英国作家简·奥斯汀的长篇小说《傲慢与偏见》中我们可以看到,在当时,大多数女性的生存空间很小,需要依靠婚姻来维持自己的生活,所以她们迫切地需要一段合适的婚姻,这也是故事发生的背景。


图片来源自豆瓣


女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,极大地压缩了她们对于婚姻和爱情的选择权,即使结婚嫁人,也会沦为丈夫的附属品,所以掌握人生主动权的关键还在于“财产”两个字。在奥斯汀的另一篇长篇小说《爱玛》中有这样的表述:


“单身妇女,若收入微薄,当然令人耻笑,惹人讨厌,是儿童取笑的对象。单身妇女若有财产,总是令人尊敬的,完全可以做到通情达理,讨人喜欢。”


图片来源自网络


早在2007年,“她经济”作为新词出现在《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(2006)》中,昭示着女性群体消费力的显著上升。


在当今时代,女性群体的消费已经不局限于化妆品和奢侈品,而是从单纯的效果消费过渡到生活方式消费,逐步展现女性的完整人格以及未来。


以买房为例,根据《2020年女性置业报告》显示,近几年,中国女性的经济独立性表现得越来越强,近4成受访女性计划独立购房。计划在5年内置业的女性受访者占比达到了81.7%,其中,打算在今年买房的女性占比22.5%。



关于置业原因,整体上有三成女性表示是为了学区房,其次是改善居住环境和为了稳定的居所,而对未婚女性来说,她们对于稳定居所、结婚购房和买房落户的需求比较高。



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,房子给一个人提供了最基本的栖身之所,这也成为了心理安全感的一个重要来源。


对于有能力独立购置房产的女性来说,拥有了不动产,也就拥有了经济上的抗风险能力,生活的安全感也随之增加,对婚恋的态度也更加自由。


毕业之后,小叶在北京打拼了5年,之后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,回家乡发展。她在父母的帮助下,靠着自己积累的积蓄作为首付,在市中心地段繁华的地方买了一处小公寓。


父母着急,各种委托亲戚朋友给女儿介绍相亲对象,但小叶的态度显得很“佛系”,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,没事就约上三五好友去各地旅游,感觉生活状态也很好。


她说:“以前一个人在大城市漂着,每逢租房搬家,总有种孤独无依、流浪地球的感觉。但买房之后,我觉得孤独终老这件事变得没那么可怕了。有一个温馨的居所,一份稳定的收入,我不再迫切地需要他人的庇佑。


而近年来,中国适婚年龄段的单身男性比例屡创新高,其背后的原因除了越来越高的结婚成本之外,女性对于婚姻需求的降低也是原因之一。


在物质要求之外,她们不愿意“将就婚姻”,单身有所保障,婚后不用看人脸色,不管怎样都有条退路。


图片来源自《成为简·奥斯汀》


“独立买房后,

我更嫁不出去了”


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,男女双方通过缔结婚姻的方式,完成两个家庭的资源交换,以满足双方的利益。女性通过婚姻找到依靠,获得安全感,得到社会认同;而男性也需要婚姻得到支持和理解,传承子嗣。


根据智联招聘《2020年中国职场女性现状调查报告》显示

67.54%的男性认为生育是人生的必选项


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男性往往充当着生产力的主要创造者,女性则很少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财产,也因此,购置房产通常是由男性充当主力军。


然而,伴随着女性收入的增加,女性拥有自由的工作机会,并越来越多地在职场上展现出色的才能,独立已经成为大多数女性心目中的共识。


女性群体正在放弃与男性的合作,独自面对人生中重大决断之一。


图片来源自豆瓣


根据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2010年进行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,中国只有13.2%的已婚女性在房产上只登记了自己的名字,而51.7%的已婚男性这样做。


新婚姻法明确规定,婚前财产女方离婚后无法分割,越来越多的女方家庭不愿意把钱投在给男方房子装修、买车,或是共同负担房产贷款上,这也引发了社会上的不同讨论。


知乎上关于“如何看待女性买房数量猛增?”的提问下,有一位女性用户回答道:


我买房以后,相亲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

一部分男士有所顾虑,先入为主地认为是我婚前的财产,婚后却要承担贷款,自己亏了;


另一部分男士认为,买个这么小的房子有啥用(36平),我应该更努力去换大房,我的居住条件太差了;


还有一部分男士认为,我的首套名额用掉了,以后怎么成家共同买房(即使卖了也算二套,首付五成,贷款利率也受影响),太不划算了。


这个社会对女性的压力好大...... 我到底该怎么做......


甚至有人在评论区中留下:“现在女人算计太多了,活该要单身”的言论。


图片来源自知乎


与此同时,也有人认为,女性购房与男性购房一样,应该被视为稀疏平常的事情,只是一个成年人为自己的衣食住行负责的行为罢了,不需要被单独讨论或看待。


不论结婚与否,不论男女,想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“家”,这个想法本身并没有错。


图片来源自豆瓣


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,都要找到自己的价值,不依附于他人生活,这是新时代女性对自我的要求。


根据《2019红袖读书女性婚恋观研究报告》中显示,当面对“假如你的另一半足够养你,你会坚持有自己的事业吗?”这种抉择时,超过6成的女生坚定表示:“一定要有,我就像当大女主”,只有7%的女生表示愿意在家做全职太太。


相比“95后”、“00后”,“90后”是事业指数最高的一个群体,对她们来说,事业才是安全感和人生成就感的最大来源。


年轻女性渴望有自己的事业,有自己的天地,男生的一句“我养你”已经无法将Z世代的女性圈在家中,固步自封。


图片来源自豆瓣


女性独立买房数量的激增,实际上反映出了社会观念上的变化,以及女性在家庭经济、幸福观、婚姻观等多个思想维度上的独立。


而这种“独立性”本身,正是迈向男女平等的重要一步。



作者:Cheryl,精英说90后作者,英国海归,用心写字。


精英说是全球精英、留学生的聚集地。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,这里有留学新知、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,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。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(ID: elitestalk)。


Reference:

21世纪经济报道:2019女性婚恋观研究报告:竟然有60%的女人 做了这样的选择

康丹:从财富与婚姻看《傲慢与偏见》中的女性意识

知乎:如何看待女性买房猛增?

2000-2030中国女性生活蓝皮书

中国经济网:女性买房猛增,观念转变还是危机增强?



“在看”我吗↓↓↓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